构建组织网络
异地商会是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大创举。从1995年8月第一家异地温州商会——昆明温州总商会成立至今,全国成立异地温州商会268家,覆盖了全国87%的市地,联络着上百万在外温商。如何更好引领这股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民间力量服务发展大局?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选择是成立专门的党工委,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网络,把原本与各异地温州商会松散型的关系变成紧密型,借力新架构模式,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齐头并进。
2012年9月,全国第一个以商会组织为工作对象的党工委——中共温州市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简称市温商党工委)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11月,温州市委组织部、市温商工委等4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外温商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明确市温商党工委全面负责在外温商党建工作。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成立“中共温州市在(某地)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简称在外温商党工委)。以在外温商党工委为依托,架构起“1+31+X”的党建工作网络,其中“1”是指市温商党工委,“31”是指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置的在外温商党工委,“X”是指各地温州商会党组织和温商企业党组织。通过进一步扩大异地温州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凝聚温商、服务温商,引导温商更好地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2014年10月,温州市委还向上海等在外温商党工委,首次派出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原在沪温商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吴松海介绍说,他被派驻期间,黄埔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在其下新建了南市、卢湾等3个党支部,吸纳了一批年轻温商入党。党总支经常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参加温州的招商会,期间共组织10批次温商回乡考察投资,签订项目30个,涉及资本回归、物流等总投资380亿元。
在外温商党工委的建立,让广大在外温商党员找到了“家”,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增添了新的活力。
发挥核心作用
商会党建工作和机关事业党委的党建工作有着明显不同,温州市在外温商党工委在开展工作时,高度注重将党建工作与商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困难、同诉求、同地缘、同目标、同理想”,十分重视在外商会党组织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和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以党建促会建,以会建带党建,通过主动服务温商、服务商会、服务社会,不断的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带动“和谐商会”品牌建设。
为了抓好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温州市温商党工委原则要求在外温商党组织书记人选一般由商会副会长以上温商或秘书长担任,并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把党性强、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人选选拔到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同时还推行党组织班子和商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商会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议等制度。此外,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每年至少对在外温商党组织书记安排一次专题培训,通过党组织的正确引领,确保商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为了塑造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温州市温商党工委在商会党组织中实施以“自身建设、工作保障、作用发挥、组织发展、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标准化建设,培育树立一批4A级和5A级商会党组织样板。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品牌建设。
为了发挥温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温州市温商党工委积极探索开放式党组织活动,坚持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把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构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结合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建立党员QQ群、微信群、微博群等,加强党员学习交流;整合商会会刊、网站等资源,开辟党建专栏,定期发布党建信息;依托“温州会馆”等场所,建立温商流动党员之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温商党员的政治觉悟与党性修养,激发党员参与活力,引领温商党员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
针对个别温州商会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不信任,闹不团结,影响商会形象的现象,温州市温商党工委通过在外温商党组织,及时与各方沟通,摆道理、论情义、讲大局,促进商会和谐团结。如昆明市温州商会由于领导班子思想不统一,一度出现涣散局面。在滇温商党工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做好各方工作,保障商会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促使了昆明市温州商会的稳定发展,为当地温商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凝聚商会力量
温州市温商党工委在加强异地商会党建工作,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取向,就是凝聚发挥商会力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配合商会及时向广大温商宣传温州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温商回归招商引资政策信息,引导有实力的温商以“资金回归”、“项目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等多种形式,反哺家乡、投资创业,是温商党工委实施“服务温商回归”行动的主要工作内容。据温州市招商局(经合办)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在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温州市温商回归到位资金111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引进超50亿元的特别重大项目6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其中温商党工委功不可没。
实施“关爱会员”行动,帮助党组织所在商会会员解决实际困难,维护温商合法权益,发挥党组织“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实行党员和会员“一帮一”结对互助等方式,积极为商会党员和会员服务,真正把商会建成“温商温馨之家”,这也是温州市温商党工委在加强异地商会党建工作中,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中的一项内容。
2015年6月30日,北京市大红门地区一家工厂发生火灾,涉及受损商户32家,其中温州籍商户16家。当时,受损商户情绪激动,多次到大红门街道工委讨要说法。在京温商党工委按照温州市领导“关于在这个事情(630火灾)中,在京温商各党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安抚引导好商户;温商党工委要为当地的维稳做出贡献,这个时候,是发挥党工委作用的契机”的批示精神,立即向在京温商各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高度关注,尽力配合大红门街道工委做好火灾善后工作,仔细做好火灾受损温籍商户的安抚、劝导工作,确保在京温商不发生违纪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为了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协助北京大红门街道工委做好方仕鞋城和鑫海鞋城的疏解劝退工作,2015年9月14日,在京温商党工委、温州驻京联络处联合向温州在京各商会、各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在京温商各党组织耐心教育和劝导相关人员依法有序反映问题,正当维护合法权益,得到了在京温商各有关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对维护当地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凝聚商会力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过程中,温州市温商党工委还组织实施“公信力提升”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引导党员诚实守信做文明经商的带头人,带动广大温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不断提升温商社会美誉度。同时,积极开展帮扶贫困群体的“关爱服务”行动,发动各商会党组织积极开展“微公益”、“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商会组织的力量在光彩事业中熠熠生辉。
接力“新生代”
把新生代企业家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新生代企业家重视党建、支持党建、参与党建的良好氛围,这是温州市委、市政府交给温州市温商党工委的一项特殊任务。由于在外新生代温商出生、成长于外地,对温州人的概念较为模糊,对温州的感情逐渐淡化,需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培养他们对家乡温州的认同和感情,促进他们对温商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需要花大力气去做好各种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在外新生代温商联系服务工作,2014年5月,温州市委有关部门专门印发了有关指导性文件,起草制定了在外新生代温商联席会议制度,开始建立在外新生代温商数据库,在重点城市建立“温州学子”联谊会,举办全国新生代温商“接力温州”联谊活动,组织优秀在外新生代温商开展“红色接力”活动,搭建新生代温商活动平台。通过互动与交流,增进新生代温商对温州的家乡情节,也有力地推进了招引有实力、有技术的新生代温商回归发展。
2015年,温州市温商党工委把握趋势,在强化新生代温商联络服务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一是启动新生代温商家乡行活动;二是启动首届全国新生代温商创业创新大赛;三是搭建新生代温商活动平台;四是举办学习培训班;五是健全在外新生代温商数据库,挖掘、发现、联络入库优秀新生代温商一万名。
2015年12月,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温商党工委书记郑邦良在新生代温商“接力温州”哈尔滨站活动启动仪式上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老一辈温商企业家勇立潮头,闯出了一片天地,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也造就了温商。
2016年,温州市温商党工委在凝聚团结新生代温商,做深做大做强新生代温商联络服务工作方面,也推出系列新举措。他们将根据新生代温商不同的发展要求,打造新生代温商创业创新平台;继续举办新生代温商创业创新大赛;加大扶持,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实施“新生代温商领头雁”计划,依据企业实力,个人影响及发展力、社会贡献度等各方面考虑,推选100名新生代温商作为首批回归创业创新的“新生代温商领头雁”,对重点新生代温商领头雁,由温州市领导直接挂钩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新生代温商数据库,组建全国新生代温商联合会,提高新生代温商荣誉,创造条件,努力为新生代温商的优秀代表提供参政议政的机会,为新生代温商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