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神话传说到现代航海科技,人类对于大海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过,但探索大海的难度丝毫不比太空旅行差。5月22日,省温州商会执行会长、淄博市温州商会会长赵小余,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淄博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敏 ,淄博市温州商会:监事长陈剑平、常务副会长林建新、 副会长 蒋龙江,在理事 陈孟德的陪同下一起参观学习国家深海基地,乘坐“蛟龙号”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国家深海基地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随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蛟龙号
海洋占据地球四分之三面积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
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为了探索这个广袤的未知区域
中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奇迹
蛟龙号
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
蛟龙号的三大技术突破
可稳稳“定住”
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
悬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 “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确地“悬停”。
深海通信靠“声”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为保持与母船保持联系,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呐通信。
蛟龙号不仅具有国际上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且在其最大设计深度安全可靠,并拥有投入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作业能力,在声学通讯、自动控制以及大深度作业等性能方面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蛟龙号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系统地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蛟龙号试潜之路
3000米级海试
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5000米级海试
5000米级海试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后技术改进的效果,以及其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011年7月21日~2011年8月1日,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在位于东太平洋的E1、E2、E3三个试验海区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7000米级海试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
2012年6月19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深潜至水下6965米,并取回一系列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963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达7062.68米,再次刷新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试验,最大深度7035米。
蛟龙号深潜意义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意味着它将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
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4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
中国的载人深潜装备正在向
全海深、谱系化方向发展
“蛟龙”号带动了深海装备的发展
推动了深海装备研发所需的深海功能材料
深海装备制造工艺以及
深海通信与导航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发展
目前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深海勇士号”仍在大洋的深处探索
相信不远的未来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一定会对海底世界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从远古神话传说到现代航海科技,人类对于大海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过,但探索大海的难度丝毫不比太空旅行差。5月22日,省温州商会执行会长、淄博市温州商会会长赵小余,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淄博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敏 ,淄博市温州商会:监事长陈剑平、常务副会长林建新、 副会长 蒋龙江,在理事 陈孟德的陪同下一起参观学习国家深海基地,乘坐“蛟龙号”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国家深海基地是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随着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蛟龙号
海洋占据地球四分之三面积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
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为了探索这个广袤的未知区域
中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奇迹
蛟龙号
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
蛟龙号的三大技术突破
可稳稳“定住”
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
悬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 “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确地“悬停”。
深海通信靠“声”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为保持与母船保持联系,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呐通信。
蛟龙号不仅具有国际上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且在其最大设计深度安全可靠,并拥有投入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作业能力,在声学通讯、自动控制以及大深度作业等性能方面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蛟龙号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系统地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蛟龙号试潜之路
3000米级海试
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5000米级海试
5000米级海试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后技术改进的效果,以及其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011年7月21日~2011年8月1日,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在位于东太平洋的E1、E2、E3三个试验海区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7000米级海试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
2012年6月19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深潜至水下6965米,并取回一系列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963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达7062.68米,再次刷新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试验,最大深度7035米。
蛟龙号深潜意义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意味着它将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
在此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4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
中国的载人深潜装备正在向
全海深、谱系化方向发展
“蛟龙”号带动了深海装备的发展
推动了深海装备研发所需的深海功能材料
深海装备制造工艺以及
深海通信与导航控制等系列关键技术发展
目前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深海勇士号”仍在大洋的深处探索
相信不远的未来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一定会对海底世界有更多更深的认识